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The way」 D5 PUENTE LA REINA - ESTELLA 皇后大橋到埃斯特拉,慶典



在悶熱的房間入睡很難,睡得也淺,不斷做夢。清晨聽到門外的響動就驚醒了。5點30左右,我是房間里第一個起來的,就摸著黑出去洗漱了。

6點半天也沒亮,上路。



黎明前的“皇后大桥”镇,只有他们在教堂外面唱着诗
啊天亮了,离开皇后大桥




前一天的按摩十分奏效,一路登登前行,不知不覺中超過許多人。途徑四個村鎮,10點不到就過了半程。走了幾個上坡,但比起頭一天的翻山越嶺,實在不算什麼。中午不到,卻已經飢腸轆轆,就地坐在一個小教堂的石階上吃起我的午餐,當地特產的牧羊人的食物:麵包屑和火腿腸的混合沙拉。沒多久,相隔不遠又坐下來一個姑娘,有熟人路過跟她聊天,是比利時的法語人,講話客客氣氣,很知書識禮的樣子。我聽著他們說話,默默吞嚥食物,吃飽背上包起來往回走。姑娘叫住我說,應該是反方向朝那邊啊,我笑著指垃圾桶說,la poubelle。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The way」 D4 PAMPLONA - PUENTE LA REINA 從潘普洛納到蓬特拉雷納,皇后大橋

你總是不得不在好吃好喝的和有限的負重之間作出抉擇。在潘普洛納買的可樂桃子酸奶,增加了足有一公斤的負重,我的食物袋也使揹包的高度超過了頭頂。說起來我揹包里的物品被我安排得十分合理:水袋最重被放在揹包最頂端蓋子的袋里,方便取用。蓋子下面塞了我的食物袋,避光又隔熱,也很方便拿取。然後大包裡是其餘的衣物睡袋化妝包之類的,在路上不必打開。儘管我自以為把行囊打理得井井有條了,每天早起還是要比別人花去更多的時間來打包。人們永远不要等我…我…會趕上去的。

總是天亮前就上路,繼續向西,整個城市在我們一步一步離去的腳步中醒來。出城方向的山頂彩雲覆蓋,透出霞光,像煮沸的水頂著茶壺蓋,像要噴發的火山。我邊走邊猜想,這路是要引我們走到那雲中去的吧。遠處山頂有一排風車飛轉,可見風大。山坡上都是成片的麥田和向日葵,已經不見牛羊。此地海拔已經不高,但看起來對於騎行者,推車上坡還是很吃力的。有個推車上山的小哥已經反反復複被我路過好幾次,問候了好幾次,但是過了山頂以後,他便衝我得意地揮揮手,一溜煙下山去了。上山途中還碰見瓦倫哥弗朗西斯科和帕基托倆老哥,瓦倫哥歌聲嘹亮,帕基托不停抽菸。山頂有棵巨大的風車,還有著名的朝聖者剪影。瓦倫哥嘴裡唱著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歌,迎風自拍。我建議大家合影,瓦倫哥立刻熱情吆喝大家來加入,剛爬上來的羞澀哥脫下揹包就來前排坐下。在風車下吹風的騎行者,則被捉來一个给我们掌鏡。


離開潘普洛納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The way」 D3 ZUBIRI - PAMPLONA 从祖比里到潘普洛纳,奔牛已過

在路上走的時間大部分是獨自的,疏離的。而到了落腳地,大家又像同班同學一樣湊到了一起。往往最後一程前後腳的人還會很有緣地分到上下舖。我隔壁床那哥一邊吱吱咯咯地往上爬,一邊對著下鋪的哥發出哼哼唧唧的嬌喘…你們也夠了餵!

今天到達潘普洛納才下午1點,路上時間算上休息一共才6個小時。但身上的不適感累積得比前兩天都多了,左腳腕有莫名其妙的被勒緊感,兩腿不時感到酸痛沉重,可能跟果蔬攝入不足導致宿便有關(不過剛剛排出啦),身上還被昨天的濕衣服捂出一些濕疹...謝天謝地昨天借了剪刀剪齊了腳趾甲,下坡才不至於痛得鑽心。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The way」 D2 RONCESVALLES - ZUBIRI 从龍塞斯瓦耶斯到祖比里,被拖下水

離開庇護所的時候,看鞋櫃都空了,只剩我那孤零零的一雙擺在中間。

今天的路途平坦多了,走在樹林陰翳的小道上十分輕鬆,很快超過了前面一個又一個朝聖者。一路村莊牧場,牛鈴聲隨行。麥子都收割好了,麥草捲成卷兒堆在地裡,或者包著黑膜幫助發酵。路過一片開闊地的時候,眺望山坡下面風景甚美。旁邊還有一摞兒麥草卷兒,我捉過旁邊一個穿著綠色T卹舉著相機正在拍照的男青年,用英語請他幫我拍照。他欣然答應,按快門的時候卻用法語數1、2、3。然後站在同一個地方換我幫他拍。相互拍了幾輪後,就彼此道謝上路了。

走了兩步又有一片牧場甚美,我倆又同時停下來舉相機。於是問他是不是法國人,他說是西法混血,叫拉斐爾,巴黎出生,8歲搬到馬德里,眼下又在布魯塞爾念歐洲政治。想見他將來是要去歐盟工作的了。他問我偏愛用英語還是法語,我逮著這麼個'老巴黎',那樂得講法語啊。邊聊邊仔細打量了他幾眼,一副很黑的墨鏡遮住了眉眼,雙下巴,微微肚凸,講話吐字不快,有點呆呆的樣子。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The way」 D1 de ST-JEAN à RONCESVALLES 從圣讓到龍塞斯瓦耶斯,翻越比利牛斯

七點下去吃早飯,大家都已经離桌了。我吃掉了前夜剩下的半份沙拉,打包了桌上準備給我的麵包和酸奶塞到背包顶端,大口喝了一杯橙汁,就上路了。

清晨的山霧美極了,整個村子就浸在這樣的晨夢中,半醉半醒。

我選擇了比較陡的紅線,如果選擇綠線,則是從平緩的谷地繞行,那是為下雪的冬季和騎車的人準備的。身旁好幾個人都在哧哧地爬坡,停下來轉身拍照的時候,有個留著梅西式長髮的哥很快從我的鏡頭里擦過。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The way」 D0 ST-JEAN 自圣讓出發

这天是2013年7月30日。將近中午時,我揹起高及頭頂的揹包,蹬著厚厚的登山靴,拄著一根拐,走出平靜富裕的巴黎十六區,搭火車去西南部的邊境小城St-jean-pied-de-port。那裡是许多条通往圣地亚哥的Camino之一的法國之路最熱門的起點,我的camino也將從那里啟程。

傍晚抵達St jean的朝聖者們一起聚在一個office門口排隊等候取得“通關文牒”,之後每到一站都要在上面蓋上當地獨有的紋章和到達日期作為朝圣者的凭證。長桌後面坐了一排老頭老太,大概各自會用英語、法語、德語等不同語言為我們講解服務。我坐在了一位法國大爺面前。本以為歐洲各國中學里都有教授互相的語言,且同屬於拉丁語系的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溝通應當不成問題,而我旁邊這位意大利姑娘還需要我用半瓶子醋的英語來給她倆充當翻譯,甚至直接對我說起了意大利語,您真是不見外啊。大爺無論說什麼,她都連說très bien,很好很好,一副热情又敷衍的样子。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The way」 写在出发前:把自己拋向未知

 

    我想起了無數個大大小小啟程的畫面,火車站臺,候機大廳,身前默默等待的行裝,臨行前打發不走也留不住的片刻時光。

    再一次把自己拋向未知,如同過往的許多次。

    我想起兩年前的夏天,独自去雲南遊玩兩週。要先從紹興搭火車去杭州南站,再換乘火車兩天兩夜到昆明。當晚紹興去杭州的動車晚點,為了不耽誤下一程,還是老爹老媽驅車把我直送到杭州南站,看著我過檢票口才安心離去。沒有旅伴也沒有接待,我就這樣在爹妈的注视下踉踉蹌蹌地邁出獨自旅行的第一步。後來在歐洲做過幾次短途的獨自旅行。在巴塞羅那機場過夜,趕不上飛機大哭著奔走求助;在安特衛普火車站臺被搶,聽見自己無助的嘶喊在華麗的车站大厅迴蕩;在卡西斯的山崖孤獨地前往山顶的旅舍,傷心、負重、暴曬、缺水和電量不足幾乎瀕臨崩潰。那些大約就是我在獨自旅行中碰到的最壞的事了,那时我看到一個失控的自己,拋在空中,轉不過身來。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The way」 徒步前期準備

第一次跟隨團隊徒步一天之後,發現自己身上的行頭非常不專業:背包黑色吸熱而且後背不透氣,一天下來捂得一身臭汗;緊身牛仔褲雖然可以阻擋叢林裡的荊棘和蚊蟲,但不透氣而且壓迫膝蓋;防水的牛皮登山鞋其實是一款登山鞋樣式的城市步行鞋,除了防水和保暖和強硬的特點以外,底部過硬且不透氣,容易使腳步溫度過高而生水泡,非常不適宜夏天徒步。這些都不必要地折損了旅程的流暢度,甚至損害健康,那麼就違背了運動的本意。

電影《朝聖之路 the way》裡這首thank you 是我近一年最愛的曲目之一

我向隊友Catherine討教一些選擇裝備的建議,她熱情地發了長長一封郵件給我,事無巨細地介紹了選擇每一件必備單品的經驗之談,我把它翻譯出來分享給大家,都是短途徒步準備的常識。

我只能給你一些一兩天短途徒步的建議:
-考慮重量是必須的,一個5kg的背包已經很重了。占重量最大的是食物和水。如果你跟隨一個團隊徒步,必須準備足夠一天的水,因為我們不能隨時想停就停。如果你只是和三兩個好友或者在一個小團體裡,那麼你可以自由地停下來補充你的水壺,預先知道哪裡有水源就夠了。

-背包。我建議可以允許過一到兩夜的:35L左右,但不要再多了,因為包越大我們就會塞越多東西⋯就越重。不要買一個大包除非你要連續走3天以上和攜帶鋪蓋。
    要知道怎麼裝包: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Les Marais du 'Missipipi' 密西西比的沼澤

週日跟隨一個club去巴黎遠郊的森林徒步20公里,一個叫做Les Marais du Mississipi(密西西比的沼澤)的地方。回城的火車上,有人舉著打印的路線介紹,說怎麼沒有人發現上面寫的是 'Missipipi'(而不是正確的Mississipi,pipi 法語尿尿的意思)啊,我們怎麼不去'Missicaca'(caca法語嗯嗯的意思)?

巴黎周邊有許多片林子,每一片性情都不相同。這片林子離的枝葉密密匝匝地挽著,土壤肥厚滋潤,六月底的夏初,蚊蟲卻十分稀少。陽光斑駁樹影,到處都是坦然的秘密。忽然宮崎駿,忽然黑澤明!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I AMsterdam 什錦

什:(名詞)物什    
錦:(形容詞)漂亮的

去到一個城市,邊踏名勝古跡已經變得越來越次要,坐過海明威喝咖啡的位子或是吻過王爾德的墓碑,你依然對那座城市一無所知。於是在尋常巷陌亂逛,去跟相遇的人交談,穿過原本不相干的時空截面,闖進別人的合影裡留下身影,才讓回憶變得有色彩。

在阿姆斯特丹,我們捨棄了正當好的季節沒去看花海,而把時間留給了與街巷裡的小物什不期而遇。




阿姆斯特丹本土設計師品牌 HESTER VAN EEGHEN,主要經營鞋履和皮革產品,第一天傍晚路過時已經打烊
,趴著櫥窗嘆賞不已,次日找回去,拉著店員的手激動地告訴他,我就是覺得can't miss it!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Recuerdos de Cassis 在卡西斯的回憶


昨天寫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撕下便條,小本子就用完了。這是去年夏天在Cassis度假時買的。



吃著晚飯天就黑下來了,音樂家彈起吉他,素不相識的人們唱著歌兒。我說,音樂家,能為我們彈奏一首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嗎。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I AMsterdam 樂土


三月底我已經站在去往阿姆斯特丹的站台上,而這趟火車終於緩緩地在四月底抵達。在火車站旁邊一條還在施工的灰蒙蒙的街口向人問路,那哥們一看我們所指的地圖,驚呼:這裡是鹿特丹啊。再次登車前往阿姆。幾十分鐘後我們再次下車,升到地面後發現站在一個裝飾豪華氣派的大廳,同伴Zoe急忙稱讚這兒設計得真好,下面是火車站上面是機場!在大廳的問詢處跟大爺問怎麼去市中心,大爺桌上攤著地圖,手卻指到了自己肚臍眼。Zoe,這裡真的是機場。


下午兩點終於站在阿姆斯特丹遊人如織的運河邊,燦爛的陽光下,好像一下抵達了春天。

12、13世紀以來,作為歐洲一個富庶的港口和文化中心,也經歷過潮起潮落的黃金時代與戰亂,阿姆斯特丹卻沒有像其他的歐洲名城一樣給人沉重的歷史感,恃寵而驕或是失落悵然。居住在這裡人們為自己的城市驕傲而不帶狹隘的地域標籤,他們的驕傲寫在臉上:他們可以輕鬆地享受這座城市的種種好處,好天氣,好品位,不過分的物價,不擁擠的居室,以及不必羞愧掩藏也可以好好安置的欲望。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This is Antwerp


这是一次乘兴而至的旅行。
为安特卫普独特的现代气质。



新建的Mas Museum,登顶可以360度全景俯瞰这座钻石之城,博物馆陈列的是从修缮中的现代艺术馆搬运过来的藏品,开放到午夜,不过晚上过去只能听着自动扶梯哗啦啦地在空旷的大楼里回荡而没有展区开放。